*聖地之旅與聖經教導-(二)麵酵與麵團*
【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是猶太人形容一點點的小事情,若是擴散開來,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至於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則依據所針對的事情是好是壞而定。就如人本身為中性的,而前面加上不同的形容詞就會有不同的意義與分別,例如好人和壞人、新人和舊人之意義不同。新酵和舊酵也是這樣,新酵表示孕含蓬勃擴展的元素與能力,舊酵表示含有逐漸發酸發臭的腐壞情形。
太13:33:『祂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在這裏,麵酵代表基督的生命或聖靈的工作;麵代表信徒;全團代表天國或神的國。所以這裡的[麵酵]所代表的,就是好的酵,是表明主耶穌這新酵新生命,在麵所代表的聖徒裏面,產生蓬勃擴展的能力與影響,然後擴張發展出天國或神的國。
林前5:7,8:『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或作陰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這裏的舊酵或惡毒邪惡的酵所代表的,就是不好的酵,是表明信徒裏面的老舊生命。這老舊的生命,會排擠新生命(加4:29; 羅7:23),是無法被神使用的。無酵的麵或無酵餅,是表明得潔淨的信徒。所以本文意思是:『你們既是已經得救得潔淨的信徒,就應當要把舊酵也就是老舊生命除淨,使你們成為乾乾淨淨沒有舊酵的新麵團;然後才能夠將新酵新生命,也就是已經為你們被殺獻祭的羔羊基督,接受到你們這清理乾淨的新麵團裏(此段意思如同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新酒如同新酵,即基督新生命;新皮袋如同無酵的麵或無酵餅,即得救得潔淨的信徒;而舊皮袋如同含有舊酵的麵或餅,即仍靠肉體舊人而活的信徒)。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再用舊酵也就是我們的老舊生命,只可使用已經除掉舊人舊生命、誠實真正的新人新生命來事奉神』。
{補充說明}
對於麵酵與麵團的比喻中所代表的意義,極大多數的聖經學者和教師認為是代表正面的意義,而少數認為是代表負面的意義,個人贊成前者的看法。持負面意義看法者認為:酵代表掺雜和不潔淨,無酵餅代表基督,這是不正確的,說明如下。
首先談無酵餅,聖經沒有一個地方明言無酵餅代表基督。無酵節的由來是以色列人要出埃及時,耶和華神要他們吃毫無殘疾之羊羔,並且和無酵餅與古菜一同吃;並且為了紀念,就訂定每年這樣的日子為逾越節或無酵節(出12:1~11, 17)。”無酵餅”在聖經中又稱”困苦餅”(申16:3)(或許因為不像有酵的餅那樣鬆軟好吃,所以代表吃苦),而古菜在聖經中代表受苦與災難(申29:18; 何10:4;哀3:15),所以吃無酵餅與吃古菜是表示紀念以色列民在埃及吃苦受難,而無酵餅與古菜並不代表基督;吃羊羔表示接受神的拯救而脫離埃及的苦難,而羊羔確是代表基督。每年除酵節,以色列人都要將已有的舊酵除去(出12:15),守完無酵節之後再做新酵,明年除酵節再全部清除…,除了屬靈意義之外,就像我們傳統的年終大掃除,對衛生與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就猶如作物每七年有一年的休耕(出23:11; 利25:4; ),除了屬靈意義之外,對土地的長期使用是非常有幫助的。除了固定節期之外,猶太人出遠門也帶無酵餅,主要也是考量有酵的餅長時期放置容易腐壞。
再來談酵,由於保羅在林前5:6與加5:9所引用的形容都是針對不好事情所產生的影響,再加上聖經中許多地方用酵來形容法利賽人等不好的教訓(太16:12; 可8:15; 路12:1),所以有人認為太13:33的麵酵是異端的教訓等不好的東西。如果仔細探討,[麵酵]所代表的可能並非如此,甚至是代表基督自己與聖靈的工作。進一步說明如下:
1. 以色列人所吃與所獻的並非只有無酵餅,也有有酵的餅,如五旬節所獻的搖祭為有酵的,平常所吃的餅也是有酵的(太16:6,7; 可8:15,16),無酵餅反而是像逾越節(除酵節)等特殊日子才吃。所以並非酵就一定是邪惡不好要棄絕的。
在利未記7:13『要用有酵的餅和為感謝獻的平安祭,與供物一同獻上。』與23: 15〜17『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這些經節中,五旬節之兩個加酵的餅所作的新素祭獻給 神,是表徵猶太人與外邦人(細麵),都披上基督,被聖靈(酵)充滿的獻上(徒2:1〜4)。此處的(新)酵必定是預表好的,否則如何能獻給 神。(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考證,聖所裏的陳設餅為有酵的)
2. 若酵本身是完全代表負面的,神早就會將其定為不潔淨的,怎可能讓猶太人當作祭物獻上(或有人謂,此處所獻的有酵餅是代表不好的。請問,聖經有任何地方,有將代表不好或不潔的獻上嗎?有獻上不潔淨的豬或土裏次等的土產當作祭物嗎?至於代表不好的流放之祭物,是歸給阿撒瀉勒而不是獻給神的!(利16:8~10) )
3. 當主耶穌要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酵時,因為當時大家只有一個餅,食物不夠,門徒第一個反應是想:『因為沒有餅』(太16:5,6; 可8:14~16)。這說出一個事實:法利賽人平常所帶以及食用的,大多是有酵的餅。以法利賽人謹守律法規條的作法,若酵是邪惡不潔的,他們怎麼可能經常且正大光明吃有酵的餅?!(本文最後所附照片是在以色列餐廳所照,猶太人平常所吃的圓餅,是發酵過的,可以對半剝開,中間可以包菜,類似台灣的刈包,但比刈包大)。
再說,若酵本身是不好的,主耶穌可以直接講『你們要防備酵』,不需要特別強調,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這種有篩選和針對性的講說。
由此可知,酵本身是中性的,其本身沒有好壞。酵有所謂好或壞的表徵,端視其在所使用之場合而定。
4. 馬太9:17的[新酒],是表徵主所賜的新生命與新靈。新酒與陳酒的顯著差異,是在於新酒有[未發的新酵]在裏面,能產生澎湃發展的能力。此處的(新)酵之作用也是預表好的。
5. 新約中許多名詞都是新、舊相對:新人與舊人;新酒與陳酒;新布與舊衣;新皮袋與舊皮袋…。
保羅在林前5:7,8稱以往老舊惡毒邪惡的東西為[舊酵];是否表示相對的有[新酵]。另外保羅要聖徒除淨舊酵,好成為新團(猶如三斗麵)時,當時保羅以守逾越節來說明,所以強調沒有酵。但五旬節所獻的搖祭,需要將細麵(代表聖徒之無酵的麵)加酵(代表基督之救贖的成份),調合後烤成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 神。
如果僅僅將[舊酵]除淨,並沒有將預表新生命的[新酵]加進來,則像馬太12:43〜12:45所說『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於是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裏去。』到了,就看見裏面空閒,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裏。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五旬節所獻之有酵餅稱為[新素祭],應該也有以新酵代替舊酵的部份含意(這並不表示逾越節的無酵餅之素祭為[舊素祭],因兩者使用場合不同,代表之意義也各自不同)。
林前5:7,8之合適翻譯如前。
6. 太13:33的三斗麵應與前述林前5:7無酵的麵以及羅馬11:16的新麵(或麵團的頭一部份)與樹枝一樣,都是講到除去舊造的聖徒。而太13:33的麵酵應與羅馬11:17的橄欖根的肥汁一樣,都是講到基督充沛的能力與豐腴的生命供應。
7. 路加13:18〜21『耶穌說:「神的國好像甚麼?我拿甚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裏;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它的枝上。」又說:「我拿甚麼來比神的國呢?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因為路加在此處只用這兩個比喻形容神的國,兩者又放在一起來形容同一件事。在對等比照原則下,[芥菜種]對應[麵酵],而[芥菜種]是積極正面,[麵酵]不可能是邪惡負面,否則如何表示同一件事。若是[芥菜種]與[麵酵]都是代表邪惡負面,則路加福音在此處對神的國的形容,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積極正面的意義,則更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緊接著這兩個比喻之後,路加進一步講到【從東、從西、從南、從北,將有人來,與亞伯拉罕等在神的國裏坐席,反而以色列作惡的人,要被趕到外面,在那裡哀哭切齒】(路加13:27〜29)。就是補充說明,神國的擴展,乃是從東、從西、從南、從北,四面八方的呼召外邦的信徒,使他們如同各處被吸引的飛鳥般,投身於神的國這個被神建造生長的大樹,得著安息;又像到大街小巷與叉路口,邀請外邦的信徒,使其與主同坐席(路加14:16〜23)。至於本該被邀的以色列那些信心不夠的人,反倒不能得享筵席,他們是被趕到【神的國的外面】,而不是在【神的國的裏面居於外表或邊緣】的部份。如果路加13:18〜21所講之【神的國】是完全負面的,在沒有任何其他的補充說明下,緊接其後的路加13:27〜29卻是講失去【神的國】是受罰而有份【神的國】是獎賞,所以【神的國】本身是完全正面的,如此豈不前後矛盾!
因為比百種還小的芥菜種,正常合適的成長,能長成像大樹一樣高大(約三、四公尺高),所以路加弟兄在路加17:6用[芥菜種的繁增長大]來形容[信心的果效]。所以若沒有明言,路加弟兄絕對不會認為芥菜種長大成樹是負面的。在對等比照原則下,[芥菜種]對應[麵酵],而[芥菜種]是積極正面,[麵酵]不可能是邪惡負面,否則如何表示同一件事。
如果路加弟兄不是如此認為,而是認為[芥菜種]或[麵酵]是邪惡負面,[大樹]或[麵糰]也是邪惡負面(所謂天國的外表);他難道不會在比喻前面簡單加上一句:[就著神國的外表或就負面而言]或者其他簡單的補充說明,難道不會清楚明白嗎!路加弟兄寫福音書是給萬民看的,是要萬人藉此得救的,他難道會故意留一手,讓許多人去打啞謎?去腦筋急轉彎?!
如果路加弟兄並沒有[芥菜種]與[麵酵]以及[大樹]的比喻是負面的認知,以路加弟兄作醫生的知識水準,以及與保羅的親密同工關係,加上他又是當時代的人,通曉當時代的事;就各方面而言,他對主耶穌比喻的領會,難道比不上幾千年後,並非當時代之人的擴大解釋或所謂的啟示嗎?!
8. 太16:6;可8:15;路12:1 所提的酵,是比喻法利賽人的教訓,並且並非一般不好的教訓,而是針對[假冒為善(的教訓)]。一般易於分辨之不好的教訓,不容易產生影響力。而這些[假冒為善(的教訓)],由於表面冠冕堂皇,使人不易分辨察覺,所以影響力很大,門徒需要特別提防。若是可以用酵來形容法利賽人等不好的教訓在不好的方面所產生的影響,是否也可以用酵來形容主耶穌的教訓在好的方面所產生的影響。所以太13:33是否是積極正面的形容主耶穌對聖徒的影響,像麵酵對麵團的影響一樣。
9. 主耶穌說這比喻時,當時沒有人會預估到主耶穌以後會給整個世界帶入這麼大的影響,神子民的繁增與諸天國度的擴展是如此迅速,當然更不可能聯想到所謂諸天國度會擴展到變質。所以當時的比喻只是簡單的形容諸天國度正面的擴展繁增,而擴展繁增的根源是出於起初主耶穌與聖靈像麵酵般似乎毫不起眼的工作。
10. 諸天的國裏必須要有積極正面的部份,若麵酵是邪惡的,帶入全文『諸天的國好像邪惡的麵酵,有婦人拿去藏在三斗麵裡,直到全團都產生了邪惡的酵』,以此來說明比喻諸天的國,其中沒有任何積極正面的成份,是說不通的。
11. 馬太十三章諸天之國的六個比喻中,其他五個都有預表與主有關積極正面的核心部份與起源,如:好種、芥菜種、寶貝、珍珠、生命的魚網。以及與聖徒有關之部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如:麥子(或稗子)、飛鳥、人、商人、各樣水族。若是麵酵是比喻撒旦的邪惡,那33節整節中,會完全沒有與主有關積極正面的成份,豈不是與其他比喻格格不入而顯突兀。
所以,太13:33一種平順合理的解釋參考如下:【諸天之國的擴展,起初是藉著耶穌基督這匠人所棄的石頭,似乎像小麵酵一樣微不足道、毫不起眼的,被教會(婦人所預表)拿去作房角的頭塊基石(太21:42; 可12:10; 路20:17; 徒4:11; 彼前2:7),聖徒像活石般在其上被建造(彼前2:5),藉著聖靈在聖徒裏面的運行與 神生命大能的運作,所有的聖徒被基督所充滿而成為基督的豐滿(弗1:19〜20,23),如此的運行與充滿也就像麵酵在麵團裏面運行使全團發酵一樣,藉此諸天的國得以擴展,神的居所得以建立。】